(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东北部的大东乡,山高坡陡、地质结构复杂多样,无固定水源,地形呈“五沟六梁”“十面一坡”的多边形。特殊的地形地貌、匮乏的水源极大制约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大东乡几乎所有水源都依赖于山泉,由于水源数量有限,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但现在,星星点点的小水窖如一颗颗棋子散布在大东田地间,小水窖成为了解决村民用水的关键一子。
“这些都是2022年烟草部门补贴建设的水窖项目,5口1群,共20群100口水窖,分布在10个村小组,之所以分散建设是为了组成水窖群网,让水窖效用最大化。”大东乡白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国栋介绍说。
“修水窖这事,村民一开始积极性都很高,之前因为有政府补贴,产权也明确,技术要求又不高,而且田边地角都能建。正因为这样,村民“一窝蜂”地建起各种形式的水窖,并没有统一规划,导致建成的水窖像撒胡椒面一样到处都是。”大东乡水管站技术员和七龙说。
缺乏统一规划,撒胡椒面式的水窖建设,在建后管护和用水补给方面有着很大的弊端,甚至有部分水窖因过于偏远无法补给而失去作用,逐步被废弃。2010年,缺乏统一规划的水窖在旱情面前,抗旱能力不堪一击。
“我们意识到这种散兵游勇式的抗旱水利设施建设方式是不科学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工程性干旱’的问题,建成水利项目的优势也得不到发挥。”和七龙回忆道。
为了让水利设施效用最大化,大东乡汲取各地水窖建设经验,因地制宜确定了大东模式,建设起了“管网式”集群式水窖群,把离水源点近的小水窖组成水窖群,实现最大化储水。离水源点较远的田间地头,水窖如五子棋般依地形顺势排列,可纵可横,相互间隔,由水管连接实现长藤结瓜,组建水窖集群网。在以前建设水窖附近,经过查缺补漏、填子组网,盘活已有分散水窖,组建新的集群网。
“这个办法最适合我们这里的梯田了,我去年修了5口水窖,第一口就修在水沟的下面,从上到下排下来,胶管一连水往下流,我家的几块田都能用到水了。”村民和红星说。
“村头有个出水点,虽然不大却是一股长流水,那里地质不稳,水池、水沟都修不了,只能修水窖,去年5个水窖往那里一摆,流水变成活水用了,今年其他几户搞了个长藤结瓜,水直接引到山下的村子,一下子把水的问题解决了。”村民和国选紧跟着夸赞道。
“梯阶式窜联”集群式水窖建设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善,因地制宜解决了山区、半山区取水难、储水难的问题。和国栋说:“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做规划引导,烟草部门做资金支持,水窖建设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自主建设。现在,水窖建设重心已向填子组网方向转移,我们坚持整村规划,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干一片成一片,持续强化农村抗旱和供水保障,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记者 郑义 通讯员 和勇 张舒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