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之战中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辽,宋军大败,战败后赵光义是如何逃跑的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帝王亲征,名将出击,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大破敌军,凯旋而归,然则事无绝对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时,有些帝王和名将的亲自出击并没有换来他们想要的结果,更有甚者还发生了帝王被俘,名将被击杀的场面,可以说大破敌军,凯旋而归与全军覆没,主将被擒杀是两个极端,更多的是一方踩着另一方的尸体名扬千古,然则在这两种极端之前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失败一方的首领侥幸逃脱,不过这种逃脱是狼狈的,至于有多狼狈呢?有的乘坐驴车逃跑,有的骑骆驼跑路,更有甚者还有乘河中流木逃跑的,那些年关于这些将领的逃跑方式和具体历史事件你都知晓么?本文以以上三种失败方的逃跑方式简单抛砖引玉。
乘驴车逃跑的“高粱河车神”赵光义
赵光义作为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甚者对他的印象和评价也是负面居多,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突然继位,这种突然在具体时间线上显示的更为明显,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诏赵光义入宫饮酒,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赵光义就宣布登基,如此紧密的时间线引发了世人对宋太祖赵匡胤非正常死亡的猜想,烛影斧声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再加上兄终弟及这种有违父死子继传统的继承方式,更加削弱了赵光义的正统性,不过猜疑归猜疑,毕竟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赵光义还是有惊无险地获得了群臣百姓的认可。
赵光义继位后接过赵匡胤一统河山的梦想,开始了新一轮的统一之战,南方的一些割据政权比如吴越钱氏、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氏在宋朝的政治压力下纷纷请降。在解决完南部割据政权后,赵光义将目标锁向了北方的北汉,当时的北汉虽然有辽朝的支持,但毕竟国力弱小,在击退北汉的援兵辽军之后,北汉很快被宋朝平定收复。北汉的收复让宋太宗赵光义不知从哪里产生了迷之自信,在部队未经休整的情况下,赵光义即下令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五代时丢失的燕云十六州。
援救北汉,辽朝可以出工不出力,但宋军进攻辽朝早已吃进嘴里的燕云十六州,辽朝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第一个不答应,他急令精兵强将火速增援,结果在辽军的反击下,宋军三面受敌,最后宋军溃不成军,全线崩溃,赵光义在混乱中与诸将走散且受伤,在左右近臣的帮助下赵光义乘坐驴车逃跑。
一代帝王最后竟乘坐驴车逃跑,自此赵光义本不光辉的光辉形象变得更加的灰暗,高粱河车神成了赵光义被调侃的一种新称谓。
骑骆驼狼狈跑路的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朝也即契丹的第二任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所处的时代虽然是辽朝的上升期,中原王朝的内乱期,可就算如此耶律德光也有过惨痛的败逃历史。石敬瑭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儿皇帝,为了获取辽朝的支持他认辽朝皇帝为父,这个辽朝皇帝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石敬瑭去世后,石重贵继位,他不愿如石敬瑭那般认贼作父,结果惹得耶律德光不满。在此背景下耶律德光决定亲征后晋。
当时辽朝作为北方唯一的强国,后晋本就因辽朝的支持而立国,再加之石重贵也不是什么英明之君,一场看似一边倒的结果似乎已经注定,幸运的是虽然皇帝无能,但当时的军民和以符彦卿为代表的将领不甘失败,在陷入辽朝骑兵包围的困境下,他们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且战且退,找寻战机,最终依靠大风的帮助迎来反转,晋军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之际,以万骑之势横冲契丹军,契丹大败而逃,势如土崩,耶律德光乘骆驼得以逃遁。(时晋师居下风,将战,弓弩莫施。彦卿谓张彦泽、皇甫遇曰:“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彦泽等然之。遂潜兵尾其后,顺风击之,契丹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
不同于赵光义在高粱河之战失败后未能再找回颜面,耶律德光骑骆驼狼狈逃跑以后,经过整顿旋即再次组织兵力南下,后晋灭亡,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开启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与妻子一起乘流木渡河而逃的奇男子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他是元末明初时元朝最英勇得力的护国干将,奈何王保保虽然竭尽全力为元朝续命,但仍旧不能改变战局。公元1370年,鉴于北元对明朝北部边境的威胁,朱元璋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开始第一次北伐,这一战双方交战你来我往,当时王保保虽然击溃明朝援军,但无法攻陷兰州,于是下令移驻安定,进驻之后,王保保采取的策略和造成的影响是“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徐达到来以后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每天双方都不停地派兵互相交战,然后在晚上的时候不间断的制造噪音,干扰王保保部休息,如此循环往复,几日之后突然偃旗息鼓,元军纷纷昏睡,趁此良机,明军突然发动袭击,王保保惨败,其部下大将许多人被擒,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逃到黄河岸边时依靠流木才得以渡河。(扩廓大败,部众尽亡,仅与妻儿数人向北而逃,到达黄河时,获得流木而渡,于是逃奔和林。)
有一次朱元璋在询问诸将,谁是天下奇男子时,许多大将都说常遇春担当起此称号,朱元璋却给予了不同的解答,他说:遇春虽为人杰,我得而为臣。我却不能将王保保收为臣子,此人才是奇男子。”可见王保保虽有狼狈时,但从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来看王保保确实是有才能的,不然也不会让朱元璋对他一直心心念念。
以上三人虽然皆有战败时,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是两极分化,赵光义贬者居多,耶律德光褒贬不一,王保保赞誉颇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平常的表现和战绩,另一名方面是他们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