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杂技之乡吴桥:擦亮“金字招牌” 打造运河特色节点城市

2021-06-03 08:33:27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

这是流传在吴桥杂技艺人中一首著名的“锣歌”,其中提到的“条河”就是大运河。

吴桥杂技的兴盛、发展与运河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明清以来,由于运河漕运发达,带动了沿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吴桥的杂技艺人通过大运河这条流动的通道,走向了北京、天津、南京等地,造就了许多经典的市井休闲表演,并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如今,吴桥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

年来,吴桥县将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为增强杂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杂技兴县”战略,加快推进大运河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通过文化遗产保护、文旅项目建设、河道治理管护及生态环境修复等方式,不断擦亮杂技之乡的“金字招牌”,力求把吴桥县打造成大运河沧州段最具鲜明文化特色的节点城市。

在全国第一家杂技艺术专业学校——河北吴桥杂技学校展示厅里,数十个国内外杂技艺术节奖杯、奖牌熠熠生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桥杂技要做好人才培养,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河北吴桥杂技学校教务主任王洋介绍,学校既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又强调文化、艺术素质的全面培养,毕业生输送到全国各杂技团,比如中国杂技团、上海杂技团、北京杂技团等,并为欧洲、美洲、非洲等国家培养了600多名杂技留学生。

目前,吴桥县有各类杂技文化企业131家,杂技专业村15个,与杂技相关联的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遍布世界各地。

彩漆木制的小舞台,杂技艺人口唱曲、手敲锣,在幽默言语的引导下,小白鼠做出各种惟妙惟肖的表演;在“吹破天”剧场,鼻奏双唢呐、口鼻唢呐双重奏、倒吹杆子等节目,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江湖文化城是吴桥杂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区,这里汇聚了昔日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庙四大民俗表演集散地的风貌,再现了清末民国初期吴桥杂技艺人闯荡江湖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杂技艺人说着打把式卖艺的方言,把吴桥民间的奇招绝技展现得淋漓尽致。

吴桥杂技大世界是吴桥县重点打造的文旅产业项目,建有江湖文化城、魔术梦幻剧场、红牡丹剧场、杂技博物馆等十大景点,集娱乐、表演、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并以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多次进行提升改造,目前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酒店的入住率达到100%,544间客房全部满员,那可真是一房难求!”吴桥云臻金陵杂技酒店副总经理孔祥江告诉记者,2018年酒店正式开业,今年五一假期是第一次达到“全满”,客房部、餐饮部等全员上阵,为来到吴桥的游客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为了让游客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多元体验,吴桥县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动吴桥由“一日游”向“两日游”转变。

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运河人家美食街,打造特色旅游餐饮“打卡地”;建设投资20亿元、占地1500亩的杂技山水小镇,包含运河湾、运河院子两大区域,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业、杂技业态涵育、旧村改造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为鲜活展示吴桥的民间杂技艺术,规划建设吴桥杂技非遗传园,项目建成后将依托“非遗+旅游+研”模式,实现旅游景点与实训基地的有效融合。

同时,吴桥县持续推进大运河吴桥段重点区域以及河道的生态环境修复,全面做好“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净化”文章,为大运河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2018年以来,吴桥县先后对全长12.5公里的堤顶路进行硬化改造,铺设为高标准骑行道路,安装景观灯350余盏,设置景观石、展示栏和标识牌300余处,打造沿线景观林带3269亩。今年,吴桥县在运河沿岸1公里范围内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植树9.3万亩,打造了运河东岸宽100米、长35公里的“绿色廊道”。如今,漫步、骑行在运河堤顶路,已成为吴桥居民休闲运动的新方式。

“下一步,吴桥县将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杂技大世界5A级景区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吴桥县政府副县长刘秀梅表示,要把杂技文化、大运河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文化遗产大保护、基础设施大建设、对外形象大提升、环境面貌大改变。(记者 段维佳)

关键词: 吴桥 杂技之乡 运河特色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