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大家有知道多少呢?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既然有上元节,是不是还有中元节和下元节呢?中元节和下元节又是哪天呢?
首先中元节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鬼节,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以思念亲人的活动。在一年的中间,此为中元节。
其次下元节,就很少人知道了,因为这个节日与道教有关,平常百姓很少去拜。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话回正传,再说回元宵节,元宵节的介绍上文已经说过了,现在就说说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后来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都点上灯盏来敬佛,逐渐推广到民间。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后来南北朝时,元宵挂灯就逐渐形成习俗。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全部点上灯火。在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敬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的节期长短,从汉代的一天,到唐朝时候增为三天,宋朝又增到五天,而到明朝的时候,从正月初八就开始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才开始落灯为期十天,到清朝的时候节日内容更丰富了,但是节期变成三天,到现代节期为五天,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是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大部分地方都相差不大,部分地区结合地方特色有不同的习俗。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吃元宵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节日里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又称灯节。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龙灯舞龙灯,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其他还有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送花灯等等习俗,还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评论回复留言。
关键词: 闹元宵的知识